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采用彎狀頭端的球囊導管。
背景技術: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具有療程短、創傷小、療效顯著等優點,近年來發展迅速。依據實施技術的不同,PCI可以分為經皮冠狀動脈血管內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旋磨術、切割球囊成形術、冠狀動脈內血栓抽吸術等。
如圖1~2所示,目前臨床使用的球囊導管的頭端為套裝在內管端部并與球囊直接相抵的短小的圓錐狀,這種設計有利于球囊導管推力的傳送,有利于球囊導管通過狹窄的病變部位或者導絲剛剛開通的慢性閉塞病變部位,然而對于迂曲血管、管腔狹窄不重的血管以及已植入支架并需要后擴張的血管來說,當球囊導管頭端通過時,很難及時順著血管的彎曲形狀變向,頭端可能抵住血管或支架,造成損傷。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多為彎曲狀,因此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如何設計一種球囊導管,使其在通過彎曲病變部位或對支架進行后擴張操作時能夠及時順著血管彎形變向,使其通過性不受到血管彎曲或支架梁的影響,以便于后擴張過程順利進行并降低風險的發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彎狀頭端的球囊導管,能夠及時順著血管的彎曲形狀變向,不會受到支架網眼或支架梁的影響,降低風險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采用彎狀頭端的的球囊導管,包括內管、外管、球囊和彎狀頭端,內管設置于外管中,導絲由內管中穿過,球囊套設于內管的遠端,且所述球囊的一端與所述外管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內管相連,所述內管的遠端伸出球囊后與所述彎狀頭端相連。
所述彎狀頭端包括前端呈剛性的錐部和后端的柔性連接部,且所述柔性連接部的初始形狀呈彎曲狀,所述柔性連接部進入血管后進一步順應血管彎形彎曲。
所述柔性連接部呈光滑弧狀彎曲。
所述柔性連接部呈角狀折彎。
所述彎狀頭端整體呈剛性。
所述彎狀頭端呈光滑弧狀彎曲。
所述彎狀頭端呈角狀彎曲。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采用彎狀頭端,能夠使頭端及時順著血管彎形變向,使其通過性能不會受到血管彎曲或支架梁的影響。
2、本實用新型采用彎狀頭端,所述彎狀頭端可以為一體式的剛性結構,也可以為包括柔性連接部的柔性結構,充分確保導管不會受到支架梁的阻礙,可順利滑過支架梁。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球囊導管遠端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處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B處放大圖,
圖5為圖3中C處放大圖,
圖6為圖3中D處放大圖,
圖7為圖3中E處放大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遠端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為通過導絲(OTW)型球囊導管時的示意圖。
其中,1為內管,11為彎狀頭端,12為導絲出口,13為顯影環,2為外管,3為球囊,31為通液腔,32為連接管,4為柔性連接部,5為接頭,6為導管,7為應變釋放管,8為錐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2所示,目前臨床使用的球囊導管的頭端為套裝在內管端部并與球囊直接相抵的短小的圓錐狀。
如圖3~7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內管1、外管2、球囊3、接頭5、導管6、應變釋放管7和彎狀頭端11,其中內管1設置于外管2中,內管1內部貫通以供導絲穿過,如圖3、圖5和圖7所示,球囊3套設于內管1的遠端(所述遠端即遠離操作人員的一端,也即自由端),且所述球囊3的一端與所述外管2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內管1相連,所述球囊3內為通液腔31,如圖3~4所示,設置于所述球囊3內的一段內管1外側設有多個顯影環13,通過相應的儀器能夠顯示顯影環13的位置,從而幫助操作人員了解球囊的位置,如圖6所示,在外管2的近端(所述近端即靠近操作人員的一端)內設有導管6,且所述導管6設置于內管1外側,如圖3所示,所述外管2的近端與接頭5相連,在所述接頭5上設有應變釋放管7,且所述應變釋放管7扣裝于所述接頭5的遠端,所述應變釋放管7用于避免應力集中,以提高球囊導管的使用壽命。
所述球囊3采用加壓加熱吹塑成型,將內徑為0.3~1.5mm、外徑為0.6~2.0mm、長度為400~600mm的尼龍管材,在壓力為300~600PSI、160~220攝氏度的條件下吹制,得到直徑為2.0~5.0mm、長為5.0~30.0mm的圓筒即為球囊3主體,如圖5和圖7所示,在所述球囊3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管32,所述連接管32的外徑為0.60~1.02mm,長度為1.0~5.0mm,球囊3通過兩端的連接管32分別套裝于所述內管1和外管2上,從而實現與內管1和外管2相連,球囊3與內管1之間形成通液腔31,所述通液腔31在通入顯影液之后能夠脹大,從而將支架撐開。
所述外管2采用尼龍、聚乙烯、聚丙烯或嵌段聚酰胺材質,在擠出溫度200~280攝氏度,冷卻溫度15~40攝氏度的條件下擠出長為250~1600mm、外徑為0.76~0.86mm、厚度為0.04~0.14mm的管材即得到所述外管2。
所述內管1采用尼龍、聚乙烯、聚丙烯或嵌段聚酰胺材質,與外管2在相同的條件下制得,長度為250~1600mm,外徑為0.50~0.61mm。
如圖7~8所示,所述內管1的遠端伸出球囊3后與彎狀頭端11相連,當球囊導管進入彎曲血管時,所述彎狀頭端11能夠更好地順應血管彎形移動,以避免頭端11頂住支架梁,保證導管通過。
所述彎狀頭端11整體可設置成剛性結構,或者所述彎狀頭端11設置成包含柔性連接部4的柔性結構。
實施例1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彎狀頭端11為柔性結構,所述彎狀頭端11包括前端呈剛性的錐部8和后端的柔性連接部4,所述柔性連接部4一端套裝在內管1上,另一端通過止口配合與所述頭端11的錐部8相連,所述柔性連接部4的初始形狀呈彎曲狀,當球囊導管進入彎曲血管時,所述柔性連接部4在外力作用下會進一步順應血管彎形彎曲,從而保證導管通過。
所述柔性連接部4可采用尼龍、聚乙烯、聚丙烯、嵌段聚酰胺或聚氨酯材質并通過擠出方式成型,在擠出溫度200~280攝氏度,冷卻溫度15~40攝氏度的條件下擠出管材,長0~20mm,外徑為0.50~2mm,厚度為0.07~0.82mm。
所述柔性連接部4可以呈光滑弧狀彎曲,也可以呈角狀折彎。
實施例2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彎狀頭端11整體均呈剛性,不存在柔性連接部4。
實施例3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為通過導絲(OTW)型球囊導管,導絲接口12設置于接頭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