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
背景技術:
沖壓技術廣泛的應用于家電、電子、汽車等制造業領域,側壁近底沖孔是沖壓技術的一項難題。目前工件的側壁近底孔只能采用鉆孔或單邊沖孔,鉆孔效率低下,鉆孔產生的飛邊難去除,對非圓形孔無法加工。單邊沖孔需要操作兩次,孔的同軸度不易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包括左楔塊, 左滑塊,壓料板,左凹模,定位,凸模,凸模座,復位彈簧,擋塊,彈簧,右凹模,導軌座,右滑塊,導軌,滑動楔塊,壓簧,右楔塊,浮動塊,限位銷,控制塊。其中,左凹模、右凹模分別固定在左滑塊、右滑塊上,與安裝在導軌座且能在導軌座上滑動的導軌裝配后能在導軌上滑動, 并由固定在導軌上的擋塊限位,擋塊之間裝有復位彈簧,使導軌浮動在導軌座中心位置,凸模固定在凸模座上,凸模座緊固在導軌上,凸模座與左滑塊、右滑塊間裝有彈簧。定位固定在導軌座上。滑動楔塊、浮動塊分別安裝在右楔塊上并在右楔塊上滑動,滑動楔塊由限位銷限位,浮動塊由壓簧控制其位置。工作時,壓力機下行時,壓料板壓住工件,左、右楔塊、推動左、右滑塊、依靠左、右凹模、將工件夾緊,并保持左、右凹模、位置不動。壓力機繼續下行時, 滑動楔塊推動導軌向左滑行,帶動凸模座、凸模向左完成沖孔作業后,由于控制塊將浮動塊頂起,滑動楔塊向右上收縮,這時左楔塊將導軌向右推動,帶動凸模座、凸模向右完成沖孔作業。壓力機上行,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導軌復位,在壓簧的作用下,浮動塊、滑動楔塊復位,在彈簧的作用下,左、右滑塊復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解決了側壁近底孔的加工方法,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加工精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左楔塊,2左滑塊,3壓料板,4左凹模,5工件,6定位,7凸模,8凸模座,9復位彈簧,10擋塊,11彈簧,12右凹模,13導軌座,14右滑塊,15導軌,16滑動楔塊,17 壓簧,18右楔塊,19浮動塊,20限位銷,21控制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2mm的冷軋鋼板彎曲的U型件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為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結構示意圖,包括左楔塊1,左滑塊2,壓料板3, 左凹模4,定位6,凸模7,凸模座8,復位彈簧9,擋塊10,彈簧11,右凹模12,導軌座13,右滑塊14,導軌15,滑動楔塊16,壓簧17,右楔塊18,浮動塊19,限位銷20,控制塊21。其中左凹模4、右凹模12分別固定在左滑塊2、右滑塊14上,與安裝在導軌座13且能在導軌座13 上滑動的導軌15裝配后能在導軌15上滑動,并由固定在導軌15上的擋塊10限位,擋塊10 之間裝有復位彈簧9,使導軌15浮動在導軌座中心位置,凸模7固定在凸模座8上,凸模座 8緊固在導軌15上,凸模座8與左滑塊2、右滑塊14間裝有彈簧11。定位6固定在導軌座 13上。滑動楔塊16、浮動塊19分別安裝在右楔塊18上并在右楔塊18上滑動,滑動楔塊16 由限位銷20限位,浮動塊19由壓簧17控制其位置。工作時,壓力機下行時,壓料板壓住工件5,左、右楔塊1、18推動左、右滑塊2、14依靠左、右凹模4、12將工件5 (2mm的冷軋鋼板)夾緊,并保持左、右凹模4、12位置不動。壓力機繼續下行時,滑動楔塊16推動導軌14向左滑行,帶動凸模座7、凸模6向左完成沖孔作業后,由于控制塊21將浮動塊19頂起,滑動楔塊16向右上收縮,這時左楔塊1將導軌14 向右推動,帶動凸模座7、凸模6向右完成沖孔作業。壓力機上行,在復位彈簧9的作用下, 導軌15復位,在壓簧17的作用下,浮動塊19、滑動楔塊16復位,在彈簧11的作用下,左、右滑塊2、14復位。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包括左楔塊,左滑塊,壓料板,左凹模,定位,凸模,凸模座,復位彈簧,擋塊,彈簧,右凹模,導軌座,右滑塊,導軌,滑動楔塊,壓簧,右楔塊,浮動塊, 限位銷,控制塊,其特征在于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時,所述的控制塊將浮動塊頂起,滑動楔塊向右上收縮,左楔塊將導軌向右推動,帶動凸模座、凸模完成沖孔作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凹模、右凹模分別固定在左滑塊、右滑塊上,能在導軌上滑動,并由固定在導軌上的擋塊限位,擋塊之間裝有復位彈簧,使導軌浮動在導軌座中心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固定在凸模座上,凸模座緊固在導軌上,凸模座與左滑塊、右滑塊間裝有彈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固定在導軌座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動楔塊、浮動塊分別安裝在右楔塊上并在右楔塊上滑動,滑動楔塊由限位銷限位,浮動塊由壓簧控制其位置。
專利摘要目前工件的側壁近底孔只能采用鉆孔或單邊沖孔,鉆孔效率低下,鉆孔產生的飛邊難以去除,對非圓形孔無法加工。單邊沖孔需要操作兩次,孔的同軸度不易保證。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側壁近底反向沖孔模具,包括左楔塊,左滑塊,壓料板,左凹模,定位,凸模,凸模座,復位彈簧,擋塊,彈簧,右凹模,導軌座,右滑塊,導軌,滑動楔塊,壓簧,右楔塊,浮動塊,限位銷,控制塊,解決了側壁近底孔的加工方法,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加工精度。
文檔編號B21D28/34GK202070657SQ201120147508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王玉祥, 鮑永金 申請人:滁州市新康達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