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板彈簧后支架加工用焊接工裝。
背景技術:
板簧支架由于成本較低,結構簡單,易于維修保養等優點被廣泛的裝備在車輛上。
平衡懸架主要由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平衡梁、鋼板彈簧、拉力桿組成。鋼板彈簧支架是主要的承載件和傳力件,支撐著汽車的載荷,并通過鋼板彈簧將載荷傳給車橋。在實際行駛中,作用在車輪上的牽引力、制動力、橫向力,是經過橋殼傳到懸架及車架或者車廂上的,同時汽車在路面上高速行駛,由于路面不平整的影響和車輛啟動制動工況中產生的交變載荷的影響,支架會受到交變載荷的作用,在此種交變載荷反復作用下,支架會產生裂紋萌生和擴展并導致突然斷裂。
鑒于鋼板彈簧平衡懸架的支架在實際使用中受力情況比較復雜,支架的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整個板簧支架的可靠性進而影響底盤的可靠性,因此對鋼板彈簧支架就要求:1:有足夠的強度,保證在各種復雜受力的情況下不被破壞;2:足夠的疲勞強度,保證汽車大修里程內,不至于有嚴重的疲勞損壞;3:有足夠的彎曲剛度,保證汽車在各種復雜受力的使用條件下,支架上各總成不至于因為變形而早期損壞或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
現有的鋼板彈簧后支架是由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和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焊接而成,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和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均由沖床沖制而成,然后通過焊接設備焊接在一起。兩者焊接時,采用普通的固定定位銷進行定位。由于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和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在沖床上進行沖壓時因沖壓技術原因存在跳動公差,導致零件焊接時存在定位困難的問題,影響了生產效率,定位不準確也影響了與后懸架座套座的焊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降低零件焊接時的定位難度、可減少定位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可降低生產成本的鋼板彈簧后支架加工用焊接工裝。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鋼板彈簧后支架加工用焊接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裝臺,所述工裝臺的側邊固定設置有一擋板,在所述工裝臺的臺面上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長圓孔,兩個長圓孔內分別設置有一個定位銷,所述定位銷可動地與固定在工裝臺上的彈簧連接,所述彈簧垂直于定位銷設置在其后部。
利用本實用新型進行焊接時,組成鋼板彈簧后支架的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先放在焊接工裝上,然后將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通過定位銷固定在工裝臺上進行焊接。本實用新型中,在工裝臺的側邊固定設置的擋板用于確定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的邊界;彈性定位銷用于對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進行定位,當將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放入時,在彈簧的作用下可保證尺寸的精確,防止距離過小所導致的后續無法焊接問題。
進一步的,所述工裝臺上在所述長圓孔的后部開有彈簧安裝孔,所述彈簧固定安裝在該彈簧安裝孔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利用其對鋼板彈簧后支架進行加工,實現了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B的一次性焊接,通過采用彈性定位銷進行定位及通過設置擋板以確定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的邊界,可有效保證定位精度及各尺寸的準確性,保證了支架后續與后懸架座套座焊接的可靠性;通過采用彈性定位銷進行定位,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對沖壓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與零部件的配合示意圖;
圖中,1、定位銷,2、彈簧,3、工裝臺,4、擋板,5、零部件,6、長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非限定性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3所示,一種鋼板彈簧后支架加工用焊接工裝,其包括工裝臺3,所述工裝臺3的側邊固定設置有一擋板4,在所述工裝臺3的臺面上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長圓孔6,兩個長圓孔6內分別設置有一個定位銷1,所述定位銷1可動地與固定在工裝臺3上的彈簧2連接,所述彈簧2垂直于定位銷1設置在其后部。
所述工裝臺3上在所述長圓孔6的后部開有彈簧安裝孔,所述彈簧2固定安裝在該彈簧安裝孔內。
利用本實用新型進行鋼板彈簧后支架加工時,先在沖床上分別沖制加工出組成鋼板彈簧后支架的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和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然后將鋼板彈簧后支承架A放在焊接工裝上,之后將鋼板彈簧后支承架B通過定位銷固定在焊接工裝上進行焊接,支架焊接好后再與后懸架座套座進行二保焊。
本實用新型中,擋板的設置位置要確保準確,以保證鋼板彈簧支承架B邊界到后懸架座套座的距離穩定,方便下一工序的焊接。另,為保證加工的順利,焊接工裝中定位銷的位置要準確,方便定位。
本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采用已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