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光機。
背景技術:
拋光機包括固定裝置和拋光頭,拋光頭上可放置拋光盤,拋光頭轉動,對工件固定裝置上的工件進行拋光打磨。
目前,市場上公開號為CN202155780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半自動拋光機,它包括拋光頭單元和工件固定單元,工件固定單元包括基座,基座兩側具有第一、第二支撐板塊,第一、第二支撐板塊之間樞接有可相對兩者擺動的U形支架,基座上安裝有驅動該U形支架擺動的第一電機,U形支架上安裝有加工臺,該加工臺下方設置有驅動其轉動的第二電機。
上述專利中,拋光頭的末端固定在機體上,拋光頭的首端懸空設置,拋光頭首端距離固定的機體較遠,拋光頭在旋轉的過程中受離心力影響,容易出現擺動式旋轉,從而造成對元件拋光時拋光不勻的現象,影響了設備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拋光頭兩端受固定的拋光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拋光機,包括用于安放拋光盤的拋光頭、控制拋光頭轉動的拋光電機、與拋光頭末端連接的機體,所述機體上設有與拋光頭首端旋轉連接的支撐機構。
支撐機構對拋光頭的首端進行固定,拋光頭的兩端都被固定,使拋光頭保持在水平位置,拋光頭轉動時不會因為離心力而擺動式旋轉,避免拋光頭傾斜導致的拋光不均;同時也減輕了拋光頭與機體連接處的壓力,增加了拋光頭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與機體連接的固定架、與固定架連接的支撐軸、與支撐軸連接的夾緊組件,所述夾緊組件與拋光頭連接。
支撐機構通過固定架與支撐軸對夾緊組件進行固定,固定的同時不會影響到拋光頭的工作空間;當設備運行中,拋光盤滑至拋光頭首部時,受到夾緊組件阻礙,不會脫出拋光頭,避免了拋光盤脫出造成的安全隱患,同時也保證了拋光設備的正常使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夾緊組件包括與支撐軸滑動連接的調節塊、與調節塊連接的開合夾,所述調節塊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所述開合夾與拋光頭連接。
調節塊與支撐軸滑動連接,調節塊上端通過螺栓固定,與支撐軸連接牢固,當調節塊損壞時,能局部更換調節塊;同時調節塊能在支撐軸上移動,從而改變固定組件在拋光頭上的位置,調節塊向支撐平臺方向移動時,固定組件對拋光頭的支撐力變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體包括底座、與底座連接的支撐架、與支撐架滑動連接的支撐平臺,所述拋光頭和固定架連接在支撐平臺上,所述機體上設有控制支撐平臺在支撐架上滑動的第一絲桿組件。
支撐平臺在第一絲桿組件的作用下在支撐架上滑動,能根據工件拋光時的需要進行位置調整,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固定架與拋光頭一起連接在支撐平臺上,進行升降調節時,能同步移動拋光頭和支撐機構,對拋光頭的固定上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體上設有控制支撐架在底座上水平滑動的第二絲桿組件。
第二絲桿組件帶動支撐架和拋光頭移動,根據工件拋光時的需要進行水平方向位置調整,不需要經常改變工件位置,方便使用者操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開合夾包括第一夾腳和第二夾腳,所述第一夾腳和第二夾腳間形成拋光頭固定座,所述第一夾腳和第二夾腳的上端通過螺栓與調節塊固定,所述第一夾腳與第二夾腳的下端通過螺栓固定。
拋光頭放置在拋光頭固定座內,調節塊和開合夾損壞時都可以單獨更換;使用螺栓固定,方便開合夾的調節與安裝,拆下螺栓,能方便的進行拋光盤的放置和更換。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夾腳和第二夾腳對稱設置,所述開合夾構成Y型結構。
對稱設置的夾腳受力均勻,夾腳損壞時能單獨更換,在拋光頭轉動時,Y型結構的夾腳具有緩沖作用,分散拋光頭對調節塊和支撐軸的力,增加拋光機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拋光頭上設有用于固定拋光盤的螺母。
可以通過調節螺母的位置對拋光盤進行固定,螺母能固定不同大小的拋光盤,使拋光盤在拋光頭上不會左右移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拋光頭固定座上設有軸承。
拋光頭在使用中需要轉動,軸承減少了拋光頭對開合夾的轉動磨損,增加了開合夾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夾緊組件包括上端鉸接的夾臂,所述夾臂的下端通過螺栓固定。
夾臂的上端鉸接設計,只需要擰開夾臂下端的螺栓就能對拋光盤進行放置或更換,簡化了操作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夾臂夾緊拋光頭時,兩個夾臂完全貼合,對拋光頭的支撐力增加,使拋光頭的穩定性提高了。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拋光頭在轉動過程中兩端受固定,不會因離心力晃動,拋光頭與支撐平臺連接牢固,能方便地進行拋光盤的放置和更換,拋光頭可以進行上下前后位置調整。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立體視圖;
圖2為實施例1中拋光頭和夾緊組件的立體視圖;
圖3為實施例2中拋光頭和夾緊組件的立體視圖。
附圖標記:1、拋光頭;2、拋光電機;3、機體;4、支撐機構;41、固定架;42、支撐軸43、夾緊組件;431、調節塊432、開合夾;5、底座;6、支撐架;7、支撐平臺;8、第一絲桿組件;81、第一絲桿;82、第一電機;9、第二絲桿組件;91、第二絲桿;92、第二電機;10、第一夾腳;11、第二夾腳;12、拋光頭固定座;13、螺母;14、軸承;15、夾臂。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拋光機,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拋光頭1、固定拋光頭1的機體3、控制拋光頭1的拋光電機2,拋光頭1末端受機體3固定,拋光頭1首端上設有與拋光頭1旋轉連接的支撐機構4,當拋光頭1轉動時,遠離拋光頭1末端的位置受離心力也不會擺動式旋轉,使拋光頭1保持在水平位置,對元件拋光均勻。
機體3上包括與拋光頭1連接的支撐平臺7、與支撐平臺7滑動連接的支撐架6、與支撐架6連接的底座5,機體3上設有控制支撐平臺7在支撐架6上滑動的第一絲桿組件8,第一絲桿組件8包括支撐平臺7上的第一絲桿81、控制第一絲桿81的第一電機82,支撐平臺7在第一絲桿組件8的控制下能對拋光頭1進行升降控制。機體3上設有控制支撐架6在底座5上滑動的第二絲桿組件9,第二絲桿組件9包括設置在底座5和支撐架6間的第二絲桿91、控制第二絲桿91的第二電機92,在第二絲桿組件9的傳動作用下,支撐架6帶動拋光頭1進行水平方向的位置調整,在操作時不需要經常改變工件的位置,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支撐機構4包括與支撐平臺7連接的固定架41、與固定架41連接的支撐軸42、與支撐軸42連接的夾緊組件43,夾緊組件43包括與支撐軸42滑動連接的調節塊431、與調節塊431連接的開合夾432,調節塊431上端通過螺栓固定,開合夾432與拋光頭1首端旋轉連接。固定架41與支撐平臺7連接,當拋光頭1需要調整位置時,支撐機構4能與拋光頭1一起調整。調節塊431與支撐軸42滑動連接,調節塊431向支撐平臺7方向移動時,固定組件對拋光頭1的支撐力變大,調節塊431遠離支撐平臺7方向移動,能放置長度更長的拋光盤。
開合夾432包括第一夾腳10和第二夾腳11,第一夾腳10和第二夾腳11間形成拋光頭固定座12,開合夾432與調節塊431通過螺栓固定,開合夾432構成Y型結構,第一夾腳10和第二夾腳11下端通過螺栓固定,當夾腳損壞時,可以單獨更換夾腳,Y型結構的夾腳具有緩沖作用,分散拋光頭1對調節塊431和支撐軸42的力,增加拋光機的使用壽命。
拋光頭1上設有用于固定拋光盤的螺母13,可以通過調節螺母13的位置對拋光盤進行固定,螺母13能固定不同大小的拋光盤,使拋光盤在拋光頭1上不會左右移動。拋光頭固定座12設有軸承14,拋光頭1在使用中需要轉動,軸承14減少了拋光頭1對開合夾432的轉動磨損,增加了開合夾432的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擰開開合夾432上的螺栓,放入不同的拋光盤,使用螺母13對拋光盤的位置進行固定,拋光盤安裝完畢后,擰緊開合夾432上的螺栓,拋光頭固定座12對拋光頭1的首端固定。根據工件拋光需要的位置,通過第一電機82和第二電機92分別對第一絲桿81和第二絲桿91控制,對拋光頭1的位置進行調整。當拋光盤較重時,可以將調節塊431向支撐平臺7方向移動后固定,增加固定組件對拋光頭1的支撐力。
實施例2:一種拋光機,其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夾緊組件43包括上端鉸接的夾臂15,夾臂15的下端通過螺栓固定。只需要擰開夾臂15下端的螺栓,就能對拋光盤進行放置或更換,使拋光盤的放入過程更簡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夾臂15夾緊拋光頭1時,兩個夾臂15完全貼合,對拋光頭1的支撐力增加,使拋光頭1的穩定性提高了。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