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設備,具體為一種醫用換床裝置。
背景技術:
住院病人在需要拍CT或者其他類的起床操作時,尤其是身體活動不方便的病人,需要一個或多個成年人進行幫扶或抬抱,這種方式存在多種問題,病人身體不適合有大動作的情況下,比如術后的病人,肢體輕微動作也會對患者造成痛苦,同時,身體過重的患者,操作起來費時費力,甚至會因為用力不合適產生危險;行動不便的病患者,需要下床清洗等各種操作會頻繁需求,需要陪護人員實時陪護在身邊,對陪護人員的體格有較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肢體活動不便病人換床、身體檢查、個人衛生等護理操作,提供了一種醫用換床裝置,使病人只需一人就能被很好的照顧,滿足需求。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醫用換床裝置,它包括可活動撐起床板產生空隙的床體驅動機構和搬運裝置,所述的搬運裝置包括設置有車輪的車架、起降裝置、托舉裝置,起降裝置包括固定在車架上的兩根豎向套管導滑、推動裝置、托舉支撐,托舉支撐包括套置在套管導滑外部且與套管導滑滑動連接的套管、固定設置在套管上端的頂梁、與套管固定連接的支撐梁,推動裝置分別與車架和頂梁連接,推動裝置推動頂梁帶動托舉支撐上下運動,支撐梁一側設置有多根平行的托舉桿,托舉桿水平設置,可插入床褥下方的床板空隙托舉床褥。
所述的支撐梁包括坐梁、靠背梁、腿梁,坐梁的兩端分別與靠背梁、腿梁鉸接,鉸接處設置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驅動靠背梁、腿梁沿鉸接點轉動,所述的驅動裝置為減速電機,減速電機與靠背梁、腿梁端部的鉸接部位連接。
所述的坐梁、靠背梁、腿梁設置有間隔布置的固定孔,托舉桿一端插入固定孔內與坐梁、靠背梁、腿梁連接,托舉桿可根據需求與支撐梁可拆卸式連接。
所述的推動裝置為電動推桿,包括設置有電機的支管和電機驅動的推桿,直管與車架下端鉸接,推桿與頂梁鉸接。
所述的車架底部為工字形,四個車輪設置在底部車架端頭,豎向支架固定設置在底部車架一端。
車架還設置有控制開關和把手,控制開關分別與電動推桿和減速電機連接,便于操作人員操作使用。
所述的床體驅動機構包括活動的翻轉板、滑軌、拉桿,翻轉板間隔平行布置在床架上,作為床板,翻轉板的兩端與床架鉸接,滑軌設置在床板下部與床板平行,與翻轉板垂直,拉桿設置在滑軌內并與滑軌滑動連接,每個翻轉板底部固定設置有轉桿,轉桿設置在拉桿正上方,轉桿與拉桿活動連接,拉桿運動帶動轉桿進而使翻轉板沿鉸接點進行翻轉。
所述的拉桿上端面設置有限位孔,轉桿下端插入限位孔內,拉桿移動,則轉桿被限位孔邊沿推動,促使翻轉板動作。
所述的拉桿通過現有的住院床端部的轉動手柄進行進出動作,手柄轉動通過絲杠傳動機構拉推拉桿動作。
床架內沿固定設置有托臺,翻轉板兩端可放置在托臺上,托臺與翻轉板和床架的鉸接點支撐保證自然狀態下床板的穩定性,托臺焊接在床架內側,對翻轉板起支撐限位作用。
一種利用上述的醫用換床裝置的換床方法,首先通過床體驅動機構將床褥下方的翻轉板翻動,使床褥與床板之間產生間隔空隙,推動搬運裝置,調整搬運裝置托舉支撐保持水平,使搬運裝置的托舉桿插入空隙,控制起降裝置托起床褥及上方的患者,進行轉移操作,操作另一床體的驅動機構使床架的翻轉板翻轉豎起,降落起降裝置使床褥放置在翻轉板上方,操作搬運裝置抽出托舉桿完成換床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床體驅動機構,帶動床板上的翻轉板豎起,使床褥與床板之間產生間隔空隙,通過搬運裝置的托舉桿插入空隙,控制起降裝置托起床褥及上方的患者,搬運裝置運動采用無縫套管導軌,其結構簡單,運動靈活,驅動力采用電動推桿,穩定安全;單臂坐梁與靠背梁和腳臂梁軸采用減速電機,靠背梁、腿臂梁靈活轉動,托舉桿可拆卸,滿足患者各種姿勢進行洗頭、洗腳等操作;床體驅動結構合理,簡單,動作方便,而且不影響原雙搖護理病床功能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搬運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床體驅動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拉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的一種醫用換床裝置,它包括可活動撐起床板產生空隙的床體驅動機構和搬運裝置,所述的搬運裝置包括設置有車輪的車架1、起降裝置、托舉裝置,起降裝置包括固定在車架上的兩根豎向套管導滑、推動裝置2、托舉裝置,托舉裝置包括套置在套管導滑外部且與套管導滑滑動連接的套管3、固定設置在套管3上端的頂梁4、與套管3固定連接的支撐梁,推動裝置2分別與車架1和頂梁4連接,推動裝置2推動頂梁4帶動托舉裝置上下運動,支撐梁一側設置有多根平行的托舉桿5,托舉桿5水平設置,可插入床褥下方的床板空隙托舉床褥。
所述的支撐梁包括坐梁6、靠背梁7、腿梁8,坐梁6的兩端分別與靠背梁7、腿梁8鉸接,鉸接處設置有驅動裝置9,驅動裝置驅動靠背梁7、腿梁8沿鉸接點轉動,所述的驅動裝置9為減速電機,減速電機與靠背梁7、腿梁8端部的鉸接部位連接。
所述的坐梁6、靠背梁7、腿梁8設置有間隔布置的固定孔,托舉桿5一端插入固定孔內與坐梁6、靠背梁7、腿梁8連接,托舉桿5可根據需求與支撐梁可拆卸式連接。
所述的推動裝置2為電動推桿,包括設置有電機的支管和電機驅動的推桿,直管與車架下端鉸接,推桿與頂梁4鉸接。
所述的車架底部為工字形,四個車輪設置在底部車架端頭,豎向支架固定設置在底部車架一端。
車架1還設置有控制開關和把手,控制開關分別與電動推桿和減速電機連接,便于操作人員操作使用,電動推桿和減速電機的電源采用24v鋰電池提供電源。
所述的床體驅動機構包括活動的翻轉板10、滑軌11、拉桿12,翻轉板10間隔平行布置在床架上,作為床板,翻轉板10的兩端與床架鉸接,滑軌11設置在床板下部與床板平行,與翻轉板10垂直,拉桿12設置在滑軌11內并與滑軌11滑動連接,每個翻轉板10底部固定設置有轉桿13,轉桿13設置在拉桿12正上方,轉桿13與拉桿12活動連接,拉桿12運動帶動轉桿13進而使翻轉板10沿鉸接點進行翻轉。
所述的拉桿12上端面設置有限位孔14,轉桿13下端插入限位孔14內,拉桿12移動,則轉桿13被限位孔14邊沿推動,促使翻轉板動作。
所述的拉桿12通過現有的住院床端部的轉動手柄15進行進出動作,手柄15轉動通過絲杠傳動機構拉推拉桿12動作。
床架內沿固定設置有托臺16,翻轉板10兩端可放置在托臺16上,托臺16與翻轉板和床架的鉸接點支撐保證自然狀態下床板的穩定性,托臺16焊接在床架內側,對翻轉板起支撐限位作用。
一種利用上述的醫用換床裝置的換床方法,首先通過床體驅動機構將床褥下方的翻轉板翻動,使床褥與床板之間產生間隔空隙,推動搬運裝置,調整搬運裝置支撐梁保持水平,使搬運裝置的托舉桿插入空隙,控制起降裝置托起床褥及上方的患者,進行轉移操作,操作另一床體的驅動機構使床架的翻轉板翻轉豎起,降落起降裝置使床褥放置在翻轉板上方,操作搬運裝置抽出托舉桿完成換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