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燈結構及具有該車燈結構的車輛。
背景技術:
安裝有LED燈源的車燈通常安裝一控制單元(SMPC),用于調節、控制燈源的亮度等。目前,市場上的車燈在安裝方式上,通常采用控制單元安裝支架及安裝螺絲,將控制單元固定到殼體上,安裝支架、控制單元與殼體形成類似三明治的安裝結構。
但是,現有安裝方式中的控制單元安裝支架通常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對其他部件的安裝造成了障礙,且,現有的控制單元的安裝支架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車燈需求,增加了車燈的制造成本及資源的浪費。所以,需要考慮一種新的控制單元安裝方式,是市場上車燈制造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難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的車燈結構,可實現在無控制單元安裝支架的情形下,將控制單元緊固于車燈殼體,節約了車燈殼體的內部空間,為其他部件的安裝提供了便利,同時節約了車燈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種車燈結構,包括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內的控制單元及裝飾件,其中,所述殼體中設置有滑槽,所述控制單元插入所述滑槽與所述殼體卡接;所述裝飾件固定于所述殼體;所述裝飾件沿所述控制單元的安裝方向頂靠于所述控制單元的外端面,所述控制單元的內端面頂靠于所述殼體,將所述控制單元夾持于所述裝飾件及所述殼體間。
優選地,所述裝飾件設有一安裝柄;所述安裝柄上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控制單元的安裝方向頂靠于所述控制單元的端面。
優選地,所述滑槽為兩條,分別平行設置于所述殼體,所述滑槽的間距等于所述控制單元垂直于安裝方向上的長度。
優選地,所述滑槽的長度不小于所述控制單元安裝方向上的長度。
優選地,所述裝飾件與所述殼體的固定方式,包括緊固螺絲固定、卡扣、焊接或者鉚接。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車輛,該車輛安裝有上述車燈結構。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無需提供專門的控制單元安裝支架,節約了車燈殼體的內部空間,為其他部件的安裝提供了便利;
2)同時,克服現有控制單元的安裝支架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車燈的問題,節約了車輛制造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符合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車燈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符合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車燈的剖面圖。
附圖標記:1-殼體,11-滑槽,2-控制單元,3-裝飾件、31-凸起,4-緊固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以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燈結構,其具體包括殼體1、設置于殼體1內的控制單元2以及裝飾件3。其中,殼體1內壁上設置有滑槽11,控制單元2插入滑槽11內,從而與殼體1卡接,裝飾件3通過緊固螺絲4固定于殼體1。同時,裝飾件3固定安裝的同時,在設有滑槽11和控制單元2的位置處,沿控制單元2的安裝方向安裝,則待裝飾件3安裝完畢后,裝飾件3上的部分頂靠在控制單元2的外端面,使得控制單元2的內端面頂靠于殼體2,從而,如圖2所示,形成殼體1、裝飾件3將控制單元2緊緊夾夾持在中間的三明治形狀的結構。由于滑槽11的設置,首先限制了控制單元2在豎直方向和水平左右方向的移動,進而通過裝飾件3的設置,在水平前后方向做進一步限制,控制單元2在滑槽11內無法移動。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在裝飾件3頂靠控制單元2的安裝柄上設置有凸起31,增加了裝飾件3頂靠控制單元2的面積,有效防止控制單元2的滑出,提高了控制單元2安裝的牢固性。可以理解的是,該凸起31可以是與控制單元2外表面輪廓匹配的部分,也可以是彈性部,向控制單元2提供限位的彈力。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中,殼體1內壁上設置有兩條滑槽11,滑槽之間相互平行,同時,滑槽11之間的距離等于控制單元2垂直于其安裝方向上的長度,并且,滑槽11的長度不小于控制單元2在其安裝方向上的長度。從而,使得控制單元2的底板(PCB板)通過滑槽11與殼體1充分接觸,當安裝裝飾件3時,控制單元2在安裝方向上將受到集中的應力作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有效防止控制單元2因應力不均而發生位置偏移或者損壞的現象。
另外,本實用新型中裝飾件3與殼體1的固定方式除通過緊固螺絲固定外,還可以通過卡扣、焊接或者鉚接等固定方式,以滿足對車燈外觀與車體匹配等的要求。
具有上述配置后,可將該車燈結構應用至車輛上,由于未對車燈結構進行較大改動,可直接適用與車輛上,車輛無需進行相應改動。
應當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有較佳的實施性,且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變更或修飾為等同的有效實施例,但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