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連桿蓋的鉆孔定位工裝。
背景技術:
發動機的連桿蓋為半圓環體結構,兩側設置有安裝螺栓的座面,通過在該座面上加工螺栓孔,用于連桿蓋與連桿主體之間的固定連接。但是,連桿蓋的螺栓孔加工時,由于連桿蓋形狀結構特殊,連桿蓋的裝夾不穩,容易導致加工的螺栓孔孔間距的尺寸偏差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發動機連桿蓋的鉆孔定位工裝,能夠實現對連桿蓋的牢固固定,便于對連桿蓋螺栓孔的鉆孔加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發動機連桿蓋的鉆孔定位工裝,包括支撐座,支撐座包括立板,立板其中一側固定設置有一對用于支撐連桿蓋座面的支撐塊,其中一個支撐塊上方設置有側面基準塊,側面基準塊固定安裝在立板上;另一個支撐塊上方設置有 側面固定螺桿及與側面固定螺桿螺紋配合的螺桿基座,螺桿基座固定安裝在立板上;兩支撐塊之間的立板上還固定安裝有一背面基準塊,立板上還設置有與立板螺紋配合且平行設置的第一調節螺桿和第二調節螺桿,第一調節螺桿和第二調節螺桿上套設有正面壓塊,正面壓塊具有與連桿蓋外形匹配的壓緊部。
優選地,所述的正面壓塊還包括套設第一調節螺桿和第二調節螺桿的調節部,調節部上設置有套設在第二調節螺桿端部的沉頭孔,并該沉頭孔與壓緊部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套設在第一調節螺桿上的通孔,第一調節螺桿上設置有固定正面壓塊的調節螺母。
優選地,所述的支撐座還包括與立板垂直設置的底板,立板與底板一體成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動機連桿蓋的鉆孔定位工裝,通過支撐塊、側面基準塊、側面固定螺桿和正面壓塊實現對連桿蓋的全方位固定,并且連桿蓋的安裝和拆卸均比較方便,有助于提高連桿蓋的鉆孔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鉆孔定位工裝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鉆孔定位工裝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鉆孔定位工裝裝夾狀態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鉆孔定位工裝裝夾狀態左視圖。
圖中標記:10-支撐座,11-底板,12-立板,21-側面基準塊,22-螺桿基座,23-側面固定螺桿,24-支撐塊,25-背面基準塊,26-正面壓塊,261-壓緊部,262-調節部,27-調節螺母,28-第一調節螺桿,29-第二調節螺桿,30-連桿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發動機連桿蓋的鉆孔定位工裝,包括支撐座10,支撐座10包括立板12,立板12其中一側固定設置有一對用于支撐連桿蓋30座面的支撐塊24,其中一個支撐塊24上方設置有側面基準塊21,側面基準塊21固定安裝在立板12上;另一個支撐塊24上方設置有側面固定螺桿23及與側面固定螺桿23螺紋配合的螺桿基座22,螺桿基座22固定安裝在立板12上;兩支撐塊24之間的立板12上還固定安裝有一背面基準塊25,立板12上還設置有與立板12螺紋配合且平行設置的第一調節螺桿28和第二調節螺桿29,第一調節螺桿28和第二調節螺桿29上套設有正面壓塊26,正面壓塊26具有與連桿蓋30外形匹配的壓緊部261。
正面壓塊26還包括套設第一調節螺桿28和第二調節螺桿29的調節部262,調節部262上設置有套設在第二調節螺桿29端部的沉頭孔,并該沉頭孔與壓緊部261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套設在第一調節螺桿28上的通孔,第一調節螺桿28上設置有固定正面壓塊26的調節螺母27。
支撐座10還包括與立板12垂直設置的底板11,立板12與底板11一體成型。裝夾連桿蓋30的機構均設置有立板12一側,當然也可以立板12另一側對 稱設置,可實現同時固定兩個連桿蓋30。
參照圖3,圖4,本實用新型的鉆孔定位工裝,可將連桿蓋30放置在兩個支撐塊24上,連桿蓋30一側面緊貼側面基準塊21,背面緊貼背面基準塊25,然后通過調節側面固定螺桿23,將連桿蓋30從側面壓緊在側面基準塊21上,最后調節調節螺母27,將正面壓塊26將正面壓塊26壓緊在連桿蓋30上,進而將連桿蓋30壓緊在背面基準塊25上,實現對連桿蓋30的牢固固定。
為了確保正面壓塊26的壓緊部261與連桿蓋30的端面完全貼合,還可以通過調節第二調節螺桿29,保證正面壓塊26完全貼合在連桿蓋30的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