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
背景技術:
車架是車輛運載平臺中各分系統零部件裝配的基體,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車輛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如圖1所示,為一種車架縱梁的結構示意圖,此種車架的縱梁由上翼板1、下翼板2及中間的腹板3焊接而成,然而,縱梁轉角處在焊接過程中,其尺寸和變形難以控制,需進行校正,勞動強度大,且由于剛性較大,難以校正到設計要求,由此,急需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以解決車架縱梁轉角處的尺寸和變形難以控制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墊塊,所述墊塊的形狀與縱梁的腹板形狀相同,底板上固定有上翼板定位塊,所述上翼板定位塊上設置有與縱梁的上翼板外輪廓相配合的上弧形槽口,底板上固定有下翼板定位塊,所述下翼板定位塊上設置有與縱梁的下翼板外輪廓相配合的下弧形槽口,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多個用于將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壓緊的夾緊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夾緊機構為4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夾緊塊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夾緊塊上設置有與第一楔形面相配合的第二楔形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上翼板定位塊上開有上腰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下翼板定位塊上開有下腰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墊塊的兩端均開有臺階孔,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結構簡單,易于實現,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對縱梁轉角處定位后焊接,可有效控制縱梁轉角處變形,且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焊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車架縱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上翼板;2、下翼板;3、腹板;4、底板;5、墊塊;6、上翼板定位塊;7、下翼板定位塊;8、固定塊;9、夾緊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圖1為車架縱梁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于本實施例中,一種車架縱梁轉角處焊接工裝,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上固定有墊塊5,所述墊塊5的兩端均開有臺階孔,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4上,所述墊塊5的形狀與縱梁的腹板3形狀相同,底板4上固定有上翼板定位塊6,所述上翼板定位塊6上開有上腰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4上,所述上翼板定位塊6上設置有與縱梁的上翼板1外輪廓相配合的上弧形槽口,底板4上固定有下翼板定位塊7,所述下翼板定位塊7上開有下腰圓形通孔,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4上,所述下翼板定位塊7上設置有與縱梁的下翼板2外輪廓相配合的下弧形槽口,所述底板4上還設置有4個用于將上翼板1、腹板3、下翼板2壓緊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夾緊塊9及固定于底板4上的固定塊8,所述固定塊8上設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夾緊塊9上設置有與第一楔形面相配合的第二楔形面。
焊接定位時,以腹板3外形為基準初步定形,腹板3內側用外形和縱梁轉角處相同尺寸的等高墊塊5控制上翼板1、下翼板2與腹板3間的尺寸,使上翼板1、下翼板2與腹板3間焊接時能阻止上翼板1、下翼板2向內產生變形;上翼板定位塊6、下翼板定位塊7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底板4上,并夾緊上翼板1、下翼板2,保證上翼板1、下翼板2與腹板3間的定位尺寸,上翼板1的外側及下翼板2的外側均設置有夾緊機構,利用夾緊塊9的第二楔形面與固定塊8的第一楔形面配合所產生向內的力,能夠阻止上翼板1、下翼板2與腹板3間焊接時上翼板1、下翼板2與腹板3向外產生變形。
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