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沖壓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沖壓模具流道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在沖壓模具中,其流道的安裝固定多采用螺栓固定或其他輔助設備固定,由于其安裝結構復雜,螺栓或其他緊固件對周邊的模塊造成干涉,導致在生產質量不達標,或者安裝固定不到位,容易發生側漏出現毛刺,對后期的處理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定位準確,安裝固定方便有效,不會對周邊模塊造成干涉的沖壓模具流道固定結構。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沖壓模具流道固定結構,包括支座、縱向穿設在支座中部的固定孔、和匹配設置在固定孔內的流道管體,所述的流道管體頂部設置有限位環,限位環的上下端分別設置有上限位錐臺和下限位錐臺,所述的固定孔中部設置有與下限位錐臺對應的內限位錐孔,與內限位錐孔對應的支座上呈圓周均布設置有多個防轉預壓組件,所述的防轉預壓組件包括開設在支座上的防轉孔、設置在防轉孔內的預壓彈簧、防轉頂針和封堵螺栓,所述的防轉頂針內端部與下限位錐臺匹配貼合對應;所述的固定孔頂部的支座上設置有螺孔,所述的螺孔內匹配設置有壓環,所述的壓環的內壁為與上限位錐臺對應的壓環錐孔。
所述的壓環上開設有多個操作孔。
所述的封堵螺栓為內六角螺栓。
所述的支座上設置有三組防轉預壓組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通過上限位錐臺和下限位錐臺的雙向限位,有效的保障了其同心度,同時使得其軸向得到了有效定位,通過防轉預壓組件,使得流道管體在圓周方向得到定位,避免發生旋轉,本申請采用面接觸定位,且定位結構在支座內,不外露,不會對其他周邊部件造成干涉現象,增加了其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為支座、2為固定孔、3為流道管體、4為限位環、5為上限位錐臺、6為下限位錐臺、7為內限位錐孔、8為防轉孔、9為預壓彈簧、10為防轉頂針、11為封堵螺栓、12為壓環、13為操作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實施例一: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模具流道固定結構,包括支座1、縱向穿設在支座1中部的固定孔2、和匹配設置在固定孔2內的流道管體3,所述的流道管體3頂部設置有限位環4,限位環4的上下端分別設置有上限位錐臺5和下限位錐臺6,所述的固定孔2中部設置有與下限位錐臺6對應的內限位錐孔7,與內限位錐孔7對應的支座1上呈圓周均布設置有多個防轉預壓組件,所述的防轉預壓組件包括開設在支座上的防轉孔8、設置在防轉孔內的預壓彈簧9、防轉頂針10和封堵螺栓11,所述的防轉頂針內端部與下限位錐臺匹配貼合對應;所述的固定孔頂部的支座1上設置有螺孔,所述的螺孔內匹配設置有壓環12,所述的壓環12的內壁為與上限位錐臺5對應的壓環錐孔。
實施例二:參見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再重述,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壓環上開設有多個操作孔13,所述的封堵螺栓為內六角螺栓,所述的支座上設置有三組防轉預壓組件。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通過上限位錐臺和下限位錐臺的雙向限位,有效的保障了其同心度,同時使得其軸向得到了有效定位,通過防轉預壓組件,使得流道管體在圓周方向得到定位,避免發生旋轉,本申請采用面接觸定位,且定位結構在支座內,不外露,不會對其他周邊部件造成干涉現象,增加了其實用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