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連接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翼子板安裝支架、翼子板總成及汽車。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汽車車型的翼子板安裝支架,多采用兩層金屬板通過焊接與白車身和水箱上橫梁連接,其結構復雜時還需增加額外的安裝支架。由于焊接工藝的精度穩定性較差,易造成裝配偏差。并且,當現有的翼子板安裝支架作為塑料翼子板的安裝支架時,不能對塑料翼子板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易出現塌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翼子板安裝支架、翼子板總成及汽車,從而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翼子板安裝支架的安裝精度差、易造成裝配偏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翼子板安裝支架,包括:分別與汽車車身和水箱上橫梁可拆卸連接的支架本體,所述支架本體包括:一體成型的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以及第三支撐板;
其中,所述第二支撐板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連接;
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三支撐板相對設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板所在平面的同一側;
所述第一支撐板或所述第三支撐板上設置有翼子板安裝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遠離與所述第二支撐板連接的一側邊緣具有第一翻邊;
其中所述第一翻邊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第一連接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將所述支架本體固定于所述汽車車身上。
其中,所述第一安裝孔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翻邊的第一面連接,所述第一安裝孔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翻邊的第二面。
其中,在翼子板安裝孔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時,所述翼子板安裝孔位于所述第一翻邊上。
其中,所述第三支撐板遠離與所述第二支撐板連接的一側邊緣具有第二翻邊;
在翼子板安裝孔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撐板上時,所述翼子板安裝孔位于所述第二翻邊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同一端部分別設置有第二安裝孔;
其中,第二連接件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將所述支架本體固定于所述水箱上橫梁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的橫截面為弧形,包括:連接部、分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
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具有第一預設弧度;
所述第二弧形部具有第二預設弧度,且所述第二安裝孔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部。
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的預設位置上設置有加強筋。
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的材料為非金屬復合材料。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翼子板總成,包括:與汽車車身連接的翼子板主體,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翼子板安裝支架,所述翼子板主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翼子板安裝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裝孔,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翼子板安裝支架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翼子板總成。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采用一體成型的翼子板安裝支架,減少裝配安裝點、提高安裝精度;且該翼子板安裝支架可拆卸地連接于汽車車身和水箱上橫梁上,便于維修與更換;而且翼子板安裝支架上的第一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的相對設置,使得翼子板安裝支架呈折疊雙層結構,從而對塑料翼子板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翼子板安裝支架的結構圖之一;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翼子板安裝支架的結構圖之二;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翼子板安裝支架的結構圖之三;
圖4為圖3中虛線框A處的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支架本體;2-第二支撐板;3-第三支撐板;4-第一翻邊;5-第一安裝孔;6-第二翻邊;7-第二安裝孔;8-連接部;9-第一弧形部;10-第二弧形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翼子板安裝支架,包括:分別與汽車車身(圖中未顯示)和水箱上橫梁(圖中未顯示)可拆卸連接的支架本體1,該支架本體1包括:一體成型的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2以及第三支撐板3;其中第二支撐板2分別與第一支撐板和第三支撐板3連接;第一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3相對設置,且位于第二支撐板2所在平面的同一側;第一支撐板或第三支撐板3上設置有翼子板安裝孔(圖中未顯示)。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支撐板2分別與第一支撐板和第三支撐板3連接;第一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3相對設置,且位于第二支撐板2所在平面的同一側,使得支架本體1呈折疊雙層結構,也就是說,支架本體1的內部中空,如圖2所示,這樣,可降低支架本體1的重量,提高零件的剛度和抗沖性能。
如圖1-3所示,第一支撐板遠離與第二支撐板2連接的一側邊緣具有第一翻邊4;其中該第一翻邊4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5,第一連接件穿過第一安裝孔5將支架本體1固定于汽車車身上。
這里,優選的,第一連接件為螺栓。汽車車身上設置有與第一安裝孔5相匹配的安裝孔。
這里,優選的,第一翻邊4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安裝孔5。
具體的,第一安裝孔5的第一端與第一翻邊4的第一面連接,第一安裝孔5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一翻邊4的第二面。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安裝孔5的第二端與汽車車身相對,第一安裝孔5的孔深大于第一翻邊4的厚度,這樣,螺栓擰緊固定后,螺栓的頭部位于第一安裝孔5的孔內,不會凸出于第一翻邊4所在平面,如此,可使得第一翻邊4的安裝平面平整,與其他零件裝配時可有效避免面差與間隙。
這里,在翼子板安裝孔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時,翼子板安裝孔位于第一翻邊4上,其具體位置視汽車車型的情況而定。
具體的,第三支撐板3遠離與第二支撐板2連接的一側邊緣具有第二翻邊6。
這里,在翼子板安裝孔設置于第三支撐板3上時,翼子板安裝孔位于第二翻邊6上。
這里,翼子板安裝孔在第二翻邊6上的位置可以是與第一安裝孔5相對的位置,當然也可以是第二翻邊6的其他位置,具體根據汽車車型的實際情況而定。
具體的,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2的同一端部分別設置有第二安裝孔7;其中,第二連接件穿過第二安裝孔7將支架本體1固定于水箱上橫梁上。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支撐板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安裝孔7,優選的,為兩個,且遠離第一安裝孔5設置;第二支撐板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安裝孔7,優選的,為三個。
這里,優選的,第二連接件為螺栓。水箱上橫梁上設置有與第二安裝孔7相匹配的安裝孔。
優選的,如圖1所示,第一支撐板的橫截面為弧形,包括:連接部8、分別與連接部8連接的第一弧形部9和第二弧形部10。
這里,第一弧形部9具有第一預設弧度;第二弧形部10具有第二預設弧度,且第二安裝孔7位于第二弧形部10。
也就是說,第二弧形部10為與水箱上橫梁連接的結構部分,如圖4所示。
這里,圖4為圖3中虛線框A處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這里,第一弧形部9和第二弧形部10,均為弧形結構,可增加與翼子板的貼合面,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弧形結構也擴大零件的變形空間,提高零件的剛度和抗沖性能,也就是提高零件的碰撞安全系數。
進一步的,支架本體1的預設位置上設置有加強筋。
例如,如圖1-3所示,第一支撐板上設置有三角形加強筋,三角形加強筋的兩條直角邊分別位于第一弧形部9的底部和第一翻邊4上,其他加強筋沿支架本體1的外部輪廓設置。
本發明實施例中支架本體1的材料為非金屬復合材料。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支架本體1采用非金屬復合材料一體注塑成型,可減少裝配安裝點,提高安裝精度,減低零件間的面差、間隙,同時減少零件的整體重量。
需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安裝孔的位置、孔的形狀(方形、圓形或橢圓形)及孔的數量可根據汽車車型的情況,具體選擇設定。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翼子板總成,包括:與汽車車身連接的翼子板主體,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翼子板安裝支架。
具體的,翼子板主體上設置有與翼子板安裝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裝孔,通過連接件與翼子板安裝支架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述所述翼子板總成。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