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側沖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側沖模具。
背景技術:
沖壓模具被廣泛應用于汽車車身覆蓋件等的制造,由于汽車車身覆蓋件的結構要求,許多情況下要在制件的側面上進行沖孔、翻邊、壓窩、整形等,這就需要借助側沖機構來將壓力機床提供的沿垂直方向的運動轉換為沿水平方向的運動或者傾斜運動,即實現動力傳遞和運動轉換,以在制件的側面完成各種所需的沖壓工序。
然而現有技術中所使用的側沖模具只能夠在制件邊緣的側面上進行沖孔。對于那些需要在距離制件邊緣較遠的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上進行沖孔的情況,則會因為距離較遠而不能保證沖孔位置的精確性。因此當距離制件邊緣較遠的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上需要沖孔時,通常是在模具沖壓工藝完成之后,單獨進行激光切割,以在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上形成所需的沖孔。因此使得汽車車身覆蓋件的加工工藝變得復雜,降低了生產效率,增加了制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精確地在制件的距離邊緣較遠的側面上進行沖孔的側沖模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固定在上模座11上的壓料塊13、上側沖機構14、安裝在上側沖機構14上的沖頭21、與上側沖機構14配合的下側沖機構15以及導向裝置16,其中,所述側沖模具還包括吊沖安裝座17和壓料塊鑲塊18,上側沖機構14固定在吊沖安裝座17上,吊沖安裝座17固定在上模座11上,下側沖機構15固定在壓料塊13上且與上側沖機構14的位置相對應,壓料塊鑲塊18固定在壓料塊13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通過設置吊沖安裝座,可以將側沖機構安裝在模具的任何位置上,特別是可以安裝在整個模具的中間部分,因此可以實現在距離制件邊緣較遠的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上進行沖孔的目的,克服了現有技術必須通過激光切割才能實現此目的的缺點,從而使得制件的加工工藝簡化,制造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并且,由于壓住制件沖孔部位的壓料塊鑲塊是可拆卸的,因此在將壓料塊鑲塊壓放到制件上之前,側沖機構和制件之間留有足夠的間隙,可以很方便地對側沖機構的沖頭進行調節,使其與制件上需要沖孔的位置精確地對齊,最后再將壓料塊鑲塊壓放到制件上,從而可以很容易地保證沖孔的精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說明。
在進行詳細描述之前,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整個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出現的“固定”、“安裝”、“裝配”,在不作特別說明的情況下,意味著均可以通過各種公知的手段,如可以通過螺釘連接、銷釘連接、鍵連接、鉚接、粘接、焊接等實現,優選情況下通過螺釘或銷釘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壓料塊13、上側沖機構14、沖頭21、下側沖機構15、導向裝置16、吊沖安裝座17以及壓料塊鑲塊18。
其中,壓料塊13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而定,其尺寸也可以根據模具以及制件尺寸的變化而變化。壓料塊13固定在上模座11上,優選情況下,壓料塊13與上模座11之間通過彈簧23連接。壓料塊13隨同上模在壓力機的作用下向下壓住制件的邊緣,以防制件在加工過程中移動位置。
根據制件上沖孔的位置要求,吊沖安裝座17可以固定在上模座11的任何所需的位置上,并且吊沖安裝座17可以為一個或者多個,因此可以在制件的任何部位的側面上進行沖孔,以及在制件的不同部位的側面上沖多個孔。優選情況下,吊沖安裝座17固定在上模座11的靠近中央的位置,以便對距離制件邊緣較遠的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進行沖孔。如果需要在制件上形成對稱的兩個孔,那么可以相應地將兩個吊沖安裝座17對稱地安裝在上模座11上。
上側沖機構14固定在吊沖安裝座17上。沖頭21裝配在上側沖機構14上。沖頭21可以根據沖孔的尺寸不同來選擇不同型號的沖頭。
下側沖機構15與上側沖機構14的位置相互對應,下側沖機構15固定在壓料塊13上。上側沖機構14與下側沖機構15相配合。下側沖機構15與上側沖機構14可以是現有的任意的配套的側沖機構,這些側沖機構的結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優選情況下,下側沖機構15為斜楔驅動塊,上側沖機構14具有與斜楔驅動塊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當上側沖機構14隨上模一起在壓力機的作用下向下運動時,上側沖機構14由于與下側沖機構15相配合,而使其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即上側沖機構14從沿垂直方向運動轉換為沿斜楔驅動塊的斜面方向運動,因此通過裝配在上側沖機構14上的沖頭21可以實現在制件的側面上進行沖孔的目的。
導向裝置16用于保證上側沖機構14與下側沖機構15之間,以及上模座11與下模座12之間沿垂直方向的位置關系。導向裝置16可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各種能夠實現導向的機構,其形式可以有多種,如導柱、導板、導滑面等。例如,在將導向裝置16以導柱形式應用于上模座11與下模座12之間時,導向裝置16包括導套和導柱兩部分,導套固定在上模座11上,導柱固定在下模座12上,同理可以將導向裝置16以導柱形式應用于上側沖機構14與下側沖機構15之間。又如,在將導向裝置16以導板形式應用于上側沖機構14與下側沖機構15之間時,導向裝置16為一塊導板,該導板豎直固定在上側沖機構14和下側沖機構15中任意一個的與另一機構接觸的側面上,同理可以將導向裝置16以導板形式應用于上模座11與下模座12之間。優選情況下,為了精確地保證兩對應機構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同時安裝多個相同或者不同的導向裝置,例如同時設置導柱和導板,或者同時設置兩個導柱。導柱和導板的尺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定。
壓料塊鑲塊18固定在壓料塊13上,且壓料塊鑲塊18固定的位置可以根據沖孔部位的位置而定。壓料塊鑲塊18的形狀可以根據制件沖孔部位的形狀結構來確定。由于壓料塊鑲塊18可以方便地拆卸,因此在未安裝壓料塊鑲塊時,側沖機構與制件之間留有足夠的間隙,可以方便地對側沖機構的沖頭進行調節,以使其與制件上需要沖孔的位置精確地對齊,最后再將壓料塊鑲塊固定到壓料塊上,從而可以很容易地保證沖孔的精度。
優選情況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還包括調壓墊19。調壓墊19位于下模座12與壓料塊13之間,且固定在下模座12上,用于調節壓料塊13的垂直位置。調壓墊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如模具的大小來選擇適合的尺寸。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在進行組裝時,首先將壓料塊固定到上模座上,然后根據需要沖孔的位置,確定壓料塊與下模座之間的對應位置關系。隨后將吊沖安裝座固定到上模座的適當位置上,再將下側沖機構安裝在壓料塊上,對好沖孔間隙后,可以得到上側沖機構在吊沖安裝座上的安裝位置。然后將上側沖機構固定到吊沖安裝座上,將沖頭裝配到上側沖機構上。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導向裝置來保證上側沖機構與下側沖機構之間以及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的對應位置關系。最后再將壓料塊鑲塊安裝到壓料塊上,以壓住制件的需要沖孔的部位。
當上模在壓力機床的作用下向下運動時,上側沖機構也將隨之向下運動。同時由于下側沖機構的作用,將使得固定在上側沖機構上的沖頭的沿垂直方向的運動,轉換成沿下側沖機構的斜面方向的運動。同時由于上側沖機構可以通過吊沖安裝座固定在上模座的靠近中央的位置,因此可以實現在距離制件邊緣較遠的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上進行沖孔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側沖模具,該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固定在上模座(11)上的壓料塊(13)、上側沖機構(14)、安裝在上側沖機構(14)上的沖頭(21)、與上側沖機構(14)配合的下側沖機構(15)以及導向裝置(16),其特征是,所述側沖模具還包括吊沖安裝座(17)和壓料塊鑲塊(18),上側沖機構(14)固定在吊沖安裝座(17)上,吊沖安裝座(17)固定在上模座(11)上,下側沖機構(15)固定在壓料塊(13)上且與上側沖機構(14)的位置相對應,壓料塊鑲塊(18)固定在壓料塊(1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沖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壓料塊(13)通過彈簧(23)與上模座(1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沖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吊沖安裝座(17)固定在上模座(11)的靠近中央的位置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沖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吊沖安裝座(17)為一個或多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沖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側沖機構(15)為斜楔驅動塊,上側沖機構(14)具有與斜楔驅動塊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沖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導向裝置(16)為導柱或導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沖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側沖模具還包括調壓墊(19),調壓墊(19)位于下模座(12)與壓料塊(13)之間,且固定在下模座(12)上。
專利摘要一種側沖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固定在上模座上的壓料塊、上側沖機構、安裝在上側沖機構上的沖頭、與上側沖機構配合的下側沖機構以及導向裝置,其中,所述側沖模具還包括吊沖安裝座和壓料塊鑲塊,上側沖機構固定在吊沖安裝座上,吊沖安裝座固定在上模座上,下側沖機構固定在壓料塊上且與上側沖機構的位置相對應,壓料塊鑲塊固定在壓料塊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可以在制件的任何位置上,特別是在距離制件邊緣較遠的位于制件中間部位的側面上進行沖孔,克服了現有技術必須采用激光切割的缺點,從而使得制件的加工工藝簡化,制造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并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沖模具還可以很容易地保證沖孔的精度。
文檔編號B21D22/02GK2841182SQ20052012942
公開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19日
發明者李田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